时间的河流奔腾不息,站在更高的山丘上,方见千浪脚下过。
站在2018年的终点回看过往、审度当下、展望前路,我们与哪些经济浪潮精彩共舞,又将驶向何方?
踏着新经济席卷全球的巨浪,成都提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作为成都发展新经济的高地,2018年成都市高新区的“产业列车”,朝着新经济“加速跑”,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里探索前行。
在“新经济活力区”的产业蓝图上,成都市高新区已绘出了依托新川创新科技园、天府软件园,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打造智能经济集聚区的布局。
站在潮头之上的智能经济企业,最知潮汐。
连日来,成都高新报记者锁定智能经济这一领域,走进天府软件园、孵化园等园区,在与该领域业内人士的交谈中,寻找行业关键词、追溯全年重要节点并探索未来趋势。
包括考拉悠然在内的多家高新区企业参与了此次采访。
从技术到产品,人工智能应用纷纷面世
今年以来,针对新经济活力区建设,成都高新区聚焦人工智能、5G通信和创意产业。人工智能、5G均是智能经济“森林”中的“树木”。
耘耘一年,一个产业“长势”如何,从业内企业的“收成”可见,从投资市场的“冷热”亦可知一二。从某个角度而言,投资市场是行业和产业的一面镜子。2018年的“风口”可以用“忙着生,忙着死”来形容,直播、共享出行、团购、O2O各大“风口”连续上演一轮轮大浪起、大浪落的“速降”。智能经济,则一直如崖上松挺立。
所谓智能经济,是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三位一体形成的总体结构。听起来貌似有点遥无,而当其以产品形态出现时,当下的人们对其并不陌生甚至已然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智能音响、智能机器人、人脸识别系统、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其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不难发现,此前业内人士预判的“2018年或将会成为‘AI定义万物的元年’”这句话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在2018年里,人工智能+正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嵌入,重塑。
今年开年之初,在成都提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六大新经济形态后,智能经济便呈现出了一马当先之势。
3月1日,《成都市推进智能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提出到2022年,成都智能经济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成为全国智能经济发展的城市样本。在产业布局、载体建设方面,则以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为主体,构建智能经济综合集聚区。
作为成都智能经济企业集聚地之一,成都高新区亦圈定了将要深耕细作智能经济的“沃土”。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在智能经济领域,成都高新区共聚集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类企业超过100余家。
2018年是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考拉悠然”)的产品“落地年”。今年7月,考拉悠然获千万元级Pre-A轮融资,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考拉大脑”AI平台,除了在双流机场快速通道试点,落地国内部分园区以外,且已走出国门在阿联酋机场应用。考拉悠然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沈复民说,“在计算机视觉识别和语音交互而言,已经从技术红利过渡到结合场景的应用落地阶段。”
在他看来,此前的一两年里,人工智能行业呈现如火如荼之势,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见到的并不多,而如今,已经到了“瓜熟蒂落”之时。
迈向更高门槛,驶入技术“深水区”
连日来,从多位智能经济领域的企业负责人的采访交流中,高新报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智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萌芽期。” 启英泰伦创始人、董事长何云鹏谈到,“在未来几年里,人工智能将在现有基础上,向多模态智能交互技术深度发展。”
大象分形CEO尹愚感受到2018年的“机会袭身”之时,他也同时看到“机会与风险并存”。风险来源于何处?尹愚分析说,“除了技术较成熟的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相继有产品落地应用以外,在算法、算力等底层技术上,落地应用的相关技术和市场均稍欠成熟。”
对于这一点,考拉悠然与其所见略同。
考拉悠然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沈复民回顾公司在2018年关键词一共用了两个,分别是“落地”和“转型”。继“考拉大脑”AI安防平台落地应用后,数月前,考拉悠然一个“转身”,投身于从硬件、算法、算力、应用层面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系统研发,开始研发考拉AI 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帮助系统集成商及传统行业企业的AI平台。”
据介绍,全国仅注册有资质的系统集成商就有2万余家,市场规模巨大。
在他看来,随着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产品的落地应用后,人工智能在未来一两年里,将开始向技术“深水区”迈进。
“在当下的智能经济时代下,传统行业如不融入,就意味着终被市场所淘汰。”基于此,沈复民谈到,当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企业希望借助于人工智能提效升级,但底层技术仍然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其它行业企业想要自研,存在着研发周期长,定制化难度大,人才短缺等问题。
“而考拉悠然是一个技术型团队,我们所擅长的就是底层技术,我们想做的就是让更多系统集成商轻松打造自己的定制化人工智能产品。”
对于考拉AI 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上手度”,沈复民说,一名普通工程师,最快在一周内就能开发出一套满足自己需求的应用。目前,该套系统正在内测阶段,预计将于明年3月正式面市。
智能经济迈向技术“深水区”,而身处该行业的企业又将面临什么?在尹愚看来,未来一年里,包括人工智能在内智能经济领域仍然将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伪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将被大量淘汰,随之留存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力的相关企业,从而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有公司完成几轮融资 、千万合同在手,同时也有人默然退场。
人工智能是这两年一个较热的产业,人工智能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然而,一些企业很快冒出后,又迅速消失。在智能经济成为成都重点发展的六大新经济形态之余,一些企业的“半途退场”缘于技术型实力战队太少。
“大浪淘沙已见端倪,未来的市场格局将会由技术型‘实力队’和技术型‘强队来操盘。”
在沈复民看来,智能经济已是不可阻挡的技术发展趋势。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经济则是一次技术革新,将对传统产业和社会带来重大变革。“在这一不可逆的技术发展趋势下,行业落地应用将呈爆发态式,可谓机会和挑战并存,企业必须苦修‘内功’才有机会继续留在市场的舞台上。”